馬必勝:開創南戲研究新局面
發布時間: 2013-07-06作者: 管理員閱讀:
作者:馬必勝,原鹿城區文聯《墨池》編輯。
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,溫籍戲曲史家徐宏圖相繼推出南戲研究的兩部著作《南宋戲曲史》與《南戲遺存考論》。這兩部著作的面世,可謂分別從各自的側面,為南戲研究開創了新生面。更是給南戲故鄉——溫州,獻上一份雙重的厚禮。
徐宏圖,溫州平陽人,曾任平陽縣鰲江中學語文教師,1984年調入浙江省文化廳《中國戲曲志•浙江卷》編輯部工作。先后任浙江省藝術研究所、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研究員,現任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研究員。主持過多項國家、省社科基金項目。迄今出版了《浙江戲曲史》、《戲曲優伶史》(合著)等23種專著,發表主要論文70余篇,并校點巾箱本《琵琶記》及蘭雪堂本《桃花扇》。
《南宋戲曲史》:第一部南戲斷代史
“南宋戲曲史”,當為南戲史;南戲,中國戲曲創世之豐碑。因而,撰寫一部既能體現南戲故鄉先民們篳路藍縷的偉大精神,又能彰顯初期南戲與生俱來的流光溢彩的生命活力的南戲史,則必然要嘔心瀝血地、以生命力的付出為代價。今宏圖積二十多年苦心孤詣之功,不辭辛勞地寫就洋洋近五十萬言的《南宋戲曲史》,是對故鄉養育之恩的報答。
《南宋戲曲史》是我國戲曲史研究上的第一部南戲斷代史。它標志著“南戲無史著”時代的終結,與“南戲著史”時代的開啟。南宋152年,南戲生龍活虎。宋亡600多年后的清末民初,溫籍著名學者董每戡依然強烈地感受到南戲的旺盛生命力:“我小時候喜歡看戲,也許因我出生于南戲故鄉溫州之故。清末民初常駐永嘉的戲班子就有十來個,連那些‘沖州撞府’的流動班子算在內,共約二三十個。永嘉城里每日每夜有許多個廟臺演高腔、昆曲、亂彈、和調,即農村每一年里也有好幾次在廟臺或臨時搭起來的‘行臺’上演戲,而且都是任人觀看,不花一文。永嘉城里有梨園公所,每天掛牌公布當日、夜某班在某廟演出,便于好看戲的群眾選看,也許這便是南宋的遺風吧?”然而,由于文獻資料匱乏,我國戲曲史研究,自王國維《宋元戲曲考》開山以來,即步履維艱,甚至遂令王氏《考》中關于南戲的研究,竟有失誤之處。正因為此,戲曲史研究的前輩們致大力于“搜掘史料,創立概論”工作。而徐宏圖則從田野調查上另辟蹊徑,大有所得。于是,在前輩專家的研究基礎上,并結合自己的田野調查的成果,《南宋戲曲史》終于獲得突破。
《南宋戲曲史》的創新意識,拓展了南戲研究的多元化渠道,為深化南戲史的研究與體系的構建,作出了初始的奠基性的貢獻。隨著時代的前進與前輩學者們艱難探索,南戲研究的文獻資料不斷豐富,學術視野的不斷拓展、學術課題的不斷創新,戲曲史的內涵包容性必然不斷趨于多元。南戲研究亦然。徐宏圖南戲研究的理念是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。換言之,就是要把文獻考證與田野調查結合起來,要把戲曲文學與戲曲藝術結合起來,要把戲曲的“臺本”(舞臺演出本)與“墨本”(劇作家的文學本)結合起來,別具只眼地予以整體的研究。如論著中所特地增入的戲曲“表演”內容,特立的《南宋戲文遺存劇目一覽表》等,便是其具體體現。
需要指出的是,《南宋戲曲史》突破了我國戲曲史研究中,單純以文學研究為主的主流意識偏頗的局限,使戲曲史的研究恢復到本體位置上。這個問題,董每戡早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,曾于《中國戲劇簡史》中給以論述,指出戲劇的演劇性重于文學性,而最佳的選擇是兩者并重?!赌纤螒蚯贰肪褪亲裱@一“本體論”而提出上述“三結合”原則的。
南戲史,是中國戲曲的發軔史;所以,南戲史的研究非一日之功,而是任重道遠的。中國戲曲發展史,就是以南戲為主體的戲曲嬗變史。
《南戲遺存考論》:25年田野行蹤錄
繼《南宋戲曲史》之后推出的《南戲遺存考論》,可以譽之為徐宏圖25年苦行僧般的“田野行蹤錄”,作者于該書前言中指出,“其實,如果不拘于文本文獻的搜求,而在更廣泛的物質文獻的田野調查中尋覓,我們將會發現更為豐富的遺存?!笨梢赃@樣說,這就是他治戲曲史之不選擇“學院派”的路線,而篤行于“田野派”之真諦所在。
《南戲遺存考論》的重要學術價值,首先體現于通過田野調查,徐宏圖以“聲腔猶存遺響”、“劇種猶存嫡系”、“劇目遺存豐富”、“表演根深葉茂”等四個方面成果,有力地佐證了南戲未亡、它仍在“民間演唱不衰”的活生生事實。而這一事實,正是南戲史研究的核心價值所在。與此同時,通過田野調查,亦可以彌補不可復得的歷史資料之不足。例如,南戲遺存范圍廣泛,如聲腔、音樂、表演等等,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,至今已不能復得,只能從遺存的劇目中尋找它們的遺蹤。
其次,通過田野調查,可以為南戲研究中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,提供某些實據。如關于南戲的發源地問題,有無“溫州腔”問題、“泉潮腔”的性質問題,南戲與目連戲的關系問題、南戲與傳奇的斷限問題等等,都是南戲研究中的緊要課題,這些課題的解決,對于深化南戲研究,拓展南戲研究的范疇,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。
《南戲遺存考論》中“南戲遺存走向”一章,尤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。因為這一章研討的主要課題,是關于南戲聲腔的衍化、南戲地域的流布等。在中國戲曲史的研究上,聲腔研究是極其重要的課題,因為就某種意義上言,中國戲曲發展史,就是中國戲曲聲腔嬗變史,故極有探討必要。然而,這一課題的研究迄今仍未廣泛開展,且其研究眾說紛紜,未得要領。而南戲的地域流布,也和南戲聲腔的衍化有著密切的關聯。
《南戲遺存考論》與《南宋戲曲史》堪稱姐妹篇。它們之間的學術關系,可以“論從史出,史從文獻、資料出”來解讀。其實,徐宏圖撰此兩著,正是從這一角度來昭示一個重大的課題,即學術研究中,文獻資料與實踐考察二者不可偏廢。
下一篇:徐宏圖:南戲研究的三大歷程